TA的每日心情 | 开心 2022-7-9 11:31 |
---|
签到天数: 1011 天 [LV.10]以坛为家III
|
仙剑的诗词很多都很感人,这里转了些写诗的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.
古风(古绝)的写作章法
此类诗体的典范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李白的静夜思:
窗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又如王维的渭城曲:
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古绝可分五言、或七言。超过4句的此类诗体属于古风,古风可分五言、七言、长短句。
1、平仄可不拘(和古风相似、古风句数不限、可以压仄声韵、一般一韵到底、也可中途换韵、5言的叫“五古”七言的叫“七古”;也可作长短句的“古风”)可分五言、七言、但忌毫无顾忌的不拘平仄。例如“假日乘兴去故宫”“巍巍昆仑源何年”,前一诗句6个字都是仄音、后一句7个字全是平音,看起来挺好,也满有意境,但读起来就不上口(有快板书的影子);如前一句改为“假日呼朋看乾隆”、后一句为“巍巍昆仑誉世间”,两者对比好象意境多少打些折扣,但后者读起来,阴阳顿挫朗朗上口,须知诗词在“读”上是很有讲究的(不同于现代诗歌)。
2、既为“古绝”(她和“五绝”“七绝”也称“律绝”不是一回事,不和韵律的绝句不能轻易挂上“X绝”的)一般每首四句。常见首句就用韵(也可不用韵),2、4必须用韵,一韵到底(一般压平韵,仄韵的也为数不少。例如: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”、“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”等)。
3、古风:超过4句的(每句字数可为5字、7字、或长短句,“词”除外)且不拘平仄、可以压仄声韵、也可中途换韵(但韵脚不能乱)的,一般归类为“古风”。
例如崔颢的律化古风《黄鹤楼》:
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
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注释:《唐诗三百首》将该诗归为“七言律诗”是不严谨的。这首诗,虽是传世名篇,但就律诗格律而论,前四句多处不合律。即使有的字平仄可变通,仍不合律诗的句型。首联同声字相对,就是失对。颔联出句连用六个仄声,对句末尾连用三个平声,属于应避免的“三平调”。不合律句句型,就难免失对。后四句合乎平仄对粘的规则,尾联第五字作了允许的变通,基本上是合律的了。所以这首诗前半首是古体诗,后半首才是律诗。虽然这首诗很有名,写诗却不宜效法。严格讲应该算作“律化古风”范畴。
李白:将进酒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!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!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君莫停!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侧耳听!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愿醒!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!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主人何为言少钱?径须沽取对君酌。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消万古愁!
古风的章法与转韵
古风有短长、齐言与杂言、非律化与律化等分别,其章法仍然适用“起、承、转、结”。
短篇古风如古绝,章法见《绝句的章法》。稍长的,可参考《律诗的章法》。
中长篇古风,最宜于叙事,兼及写景、议论、抒情,其篇章结构方法在某些地方类似作文。起、承、转、结,各分一段或若干段,特别是转的部分变化波折较多,文字往往较长。写作时要注意层次、提顿、分合、伏应、过渡等,不离主题,一脉贯串,表达一个中心意思。
以叙事为主的古风,可以按时间先后组织材料,必要时可以倒叙、补叙、插叙。例如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,从感慨人生聚散无定开始,与相见的悲喜交集,接着询问故旧情况,再细述卫八家庭及家人的热情款待,主客饮酒话旧,彼此感受,末叙暂聚复别,以感叹世事回应开头作结。先用“今夕”,再写“夜”,后说“明日”,以时间线索贯串,层次井然,有条不紊。首四句是起,“少壮--君子堂”六句是承,“昔别--故意长”十二句是转,末二句是结。
韩愈《山石》,是记游山寺,叙事兼写景抒怀。全诗层次,是黄昏到寺、夜深宿寺、天明离寺三个时间的所见所闻。开端四句是起,点出山、寺、黄昏、新雨;“僧言--光入扉”六句是承,写夜宿;“天明--风生衣”六句是转,写离寺;后四句是结,感叹。前后呼应:“出入高下”应首句“山石荦确”,“无道路”应“行径微”;因“新雨足”,所以夜月清光入扉,山有烟霏,天明日出愈显得“山(花)红涧碧”,又才能“当流赤足”、“水声激激”。诗所写景物有光感、湿度和色调,浓淡相间,成为统一、和谐的画面。
李白《蜀道难》,开头陡然而起,总提一句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”,以强烈的感情咏叹,点出主题。“蚕丛--钩连”六句,说从远古以来,秦蜀就被崇山峻岭所阻断,由秦入蜀,太白崇山峻岭首当其冲,承上交待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原因。“上有--凋朱颜”十六句,极写蜀道山势的高危。上边是高峰插天,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,下边是冲波激浪、曲折回旋的河川,照应上文的不通人烟。又说黄鹤不得飞过,猿猴难以攀援,人自然更难通行,这是进一层写法。以上是虚写。接着实写人在蜀道行进的艰难。青泥岭百步九折,不仅迂回盘旋,更是高峻得可以上摸星辰,使人屏息抚胸,坐而长叹,不能继续行进。这是正写。行人步行目见,已如此艰难,耳听“悲鸟号古木”、“子规啼夜月”,凄厉,荒凉,又令人骇异、悲愁,“凋朱颜”。这是旁衬,渲染环境气氛以烘托蜀道之难。“连峰--来哉”六句,再起一波,叙蜀道中最危险的地方,连峰接天,绝壁枯松倒挂,飞湍瀑流,转石雷鸣,更是惊险,反问远道之人为何而来,正意是说游人不宜去。这段既是承,以是转,是连接上下文的过渡处。“剑阁--早还家”十一句,写由秦地进入蜀中,所见剑阁地势的高峻,带起人的担忧,驻守者如不可靠,就可能产生祸患,暗讽当政者要警惕战乱,要善自用人,从而表露题旨。结句再咏叹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”,既是照应开头,又是全篇丰富内容的浓缩和升华,感人极深。清人沈德潜论章法:“歌行(铺张本事的古风)起步宜高唱而入,有‘黄河落天走东海’之势。以下随手波折,随步换形,苍苍莽莽中,自有灰线蛇踪,蛛丝马迹,使人眩其厅变,仍服其警严。至其收结处,纡徐而来者,防其平衍,须作斗健语以止之;一往峭折者防其气促,不妨作悠扬摇曳语以送之。不可以一格论。此论就符合李白此诗情况。结尾部分,由峭折转纡徐,最后是斗健语。《蜀道难》句法多变,参差错落,短至三言,长达十一字,常有多个平声仄声字连用,或平仄单字间用,有的纯用散文句式,如“上有六龙之高标”等,不拘一格,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结合。
古风转韵,与诗的章法有密切关系。一般是在一层新的意思开始时转韵。一层意思里如有小的层次,也可以转韵。一个韵可以用于几个小的层次,有时也可跨越一个大的层次。常见转韵古风,在承、转、结时换韵。
例如高适《燕歌行》。这是一首入律古风,二十八句,五处四句一韵,一处八句一韵,近似七首绝句的组合。开头四句写主将奉命出生,是诗的起,用职韵。“chuang金--照狼山”四句,写出生途中的声势和敌方进犯的态势,是诗的承,换删韵。后边写战场情况,是诗的转,所以又换韵了。这一部分可分四个小的层次:“山川--犹歌舞”四句,写战斗惨烈而主将荒淫,用婺韵;“大漠--未解围”四句,写战争失利,未能解围,用微韵;“铁衣--空回首”四句,写征夫思妇久别远离之苦,用有韵;“边庭--传刁斗”四句,写边地征戍的艰苦,仍用有韵。诗的结尾四句,突出战士的忠勇,感叹没有像李广那样体恤士卒的好将军,换用文韵。
李白《日出入行》,是一首不入律的古风,杂言体,二十句用了三韵,基本依照意思层次。首四句,说太阳升落是自然现象,不是神的力量,是诗的起;“其始--久徘徊”三句,说人非元气,不能与太阳一起长存,是诗的承。起、承都用灰韵。“草--皆自然”四句,深入一步,正面肯定草木荣枯、四时变化、万物兴衰生灭都属自然现象,“羲和--挥戈”五句,从反面批驳神话驱日、返日的不合情理,这两层意思都属于诗的转,前者用先韵,后者用歌韵。结尾四句,是得出结论,人不应逆道违天,我将顺应自然,融于大自然。这里可以换韵而没有换韵,仍用歌韵也是可以的,只是结的开始不那么分明罢了。
李白《蜀道难》,从开头到“凋朱颜”一大部分,看来多次换韵,所用先、寒、删、元(“援”)韵,实际相当一个韵,因为在古体诗里,它们是可以通用的。真正换韵是从“连峰”句开始,换陌韵、灰韵,正是诗的承转过渡处。可见换韵和诗的结构层次有关。
古风转韵,如用得好,可以使诗波澜起伏,抑扬顿挫,增加美感;如用得不当,会使诗显得支离,不是浑然一体。
古风转韵,一般是两句、四句、六句等偶数句一转。转韵时,无论七言诗或五言诗,一般一二句都要用韵,即首句要入韵。例如高适《燕歌行》,每四句换韵时,首句总是入韵,如五、六句韵脚是“关、间”,九、十句韵脚是“土、雨”。
一首诗多次转韵,常是平仄韵交替使用,如高适《燕歌行》。这和律句平仄字相间的相同,使声调有变化而又和谐。但也有平韵转平韵、仄韵转仄韵的,多见于仿古的古风,如李白《日出入行》。
转韵古风,少可以换一次韵,多可以达二三十次。换韵几次为好?密度如何安排,两句一换好或是更多的句一换好?换韵又该选择平仄韵中哪个韵,是响亮的或是幽微的?这些都无一定之规,主要看内容表达的需要和效果。 |
|